为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2025年5月16日,吴江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专家指导第二组第六次活动在苏州大学附属吴江幼儿园召开。本次活动研讨的主题为“区域活动持续性案例观察记录与分析”,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晗教授、组内15所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共70余人参加,保教处姚斯雯副主任主持本次活动。

深化观察实践,赋能专业成长
组内五所幼儿园的教师代表分享了区域活动持续性观察案例,他们生动地阐述了幼儿在游戏中的精彩故事,展现出对幼儿行为的敏锐观察与专业解读,这些源于日常活动的观察记录,为常态化开展持续性观察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苏州大学附属吴江幼儿园周洁老师:
《温馨小家》

周老师通过聚焦观察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的自主角色分配情况,发现幼儿不仅能根据角色展开相应的行为,进行联合游戏,还能基于角色需求和情节发展开展积极的社会互动。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连续、深入分析,周老师及时把握幼儿的发展需求,并提炼出相应的支持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金家坝幼儿园凌伟娟老师:
《我会找座位》

凌老师以幼儿熟悉的电影院场景为依托,观察幼儿设计“电影票编号”“座位排序”等行为,将抽象的序数知识融入真实生活情境。活动中,幼儿不仅理解了“第几排第几座”的序数概念,更在实践操作中有效提升了空间感知、逻辑推理及问题解决能力,真正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双向联结,让学习在沉浸式体验中自然发生。
汾湖城区幼儿园张娟老师:
《生活区之艾汁趣无穷》

张老师记录了幼儿探索艾草榨汁的全过程,从工具的选择到研究不同因素对出汁效果的影响,再到解决榨汁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幼儿在情感态度、学习品质、能力技能和知识经验等多方面获得发展。张老师通过精准观察,适时调整支持策略,如提供适宜材料工具、提出启发性问题、组织讨论分享等,有效推动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汾湖实验幼儿园陆文嘉老师:
《小学体验馆》

陆老师围绕大班主题《"趣"做小学生》,以角色区“小学体验馆”为例,开展了持续性观察与教育策略的实践分享。基于幼儿的经验和发展需求,深入分析“小学体验馆”的区域价值,持续观察幼儿在社会交往、语言、认知等多方面的行为表现,分析其发展情况,并通过问题启发、计划指导、经验补充、材料与工具的提供等策略支持幼儿的游戏与发展。帮助幼儿完成从“幼儿园生活”向“小学生活”的过渡,在角色扮演和情景互动中增强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同时创造更深入、丰富的体验。
同里幼儿园殳可清老师:
《图形趣玩小天地》

殳老师以吸管为核心材料,通过巧妙设计,观察幼儿从平面图形认知出发,逐步进阶到立体图形感知与空间知觉;再通过图形变式、对称图形探索提升活动挑战性;最终实现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在趣味操作中促进幼儿图形认知与空间直觉的发展。
打破空间界限 沉浸游戏现场




当游戏邂逅课程,当童真与智慧交织,教育便化作一场妙趣横生的探索之旅。在苏大附幼“微社区”主题展示活动中,与会教师们通过沉浸式参与,亲身体验了幼儿教育的新样态。模拟社区里,师生共同构建真实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驾校考证、绘本剧表演、废旧材料创意改造、饮品DIY......孩子们在各个活动摊位间自由穿梭,用禾园币进行购物体验,在互动中感受社交的乐趣。

